第二轮带量采购能否解决“买药难”

时间:2019-09-02 15:25:53       来源:北京商报

如果说第一轮带量采购解决了“药价高”,新一轮带量采购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就是“买药难”。9月1日,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对外发布文件称,为扩大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改革效应,在“4+7”城市及已跟进落实省份执行集中采购结果的基础上,开展跨区域联盟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允许“多家企业”中标,采购主体扩至民营医院……新一轮带量采购在原政策基础上进行的诸多变动,能否缓解药企压力,帮助患者买上“降价药”呢?

新增25个地区

文件显示,带量采购地区在原11个城市的基础上大范围扩容,新增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等25个地区。

这也就意味着,在2018年12月首批“4+7”试点城市集中带量采购入选品种公布、今年上半年河北、福建先后落实跟进“4+7”后,在全国范围内,除去港澳台地区外,其他34个省级行政区域均已纳入集中采购范围。

在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创始人史立臣看来,在区域试点的基础之上,扩展至全国是一种必然选择。“在范围得以扩展至全国后,制药企业一个产品进入采购名单后,各地按照统一价格采购,企业也无需头疼以前存在的区域性价格差等,这一点企业是欢迎的。”在史立臣看来,集中采购范围扩展的另一明显利好在于,给出的市场范围不再一样,“范围扩大,这对企业、医保来说,都是好事”。

首轮“4+7”带量采购,主要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11个试点城市在内的所有公立医院作为采购主体,集中采购阿托伐他汀口服常释剂型等25个药品。今年3月起,11个试点城市的公立医院已开始执行带量采购。

第一批带量采购过后,药品最大降幅达96%,但问题也接踵而至。彼时,许多患者反映降价后的抗癌药“买不到”了。北京商报记者走访北京市某三甲医院时,该肿瘤科主任表示:“许多患者听到消息一早就来排队,没两个月药就没货了。”

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熊先军日前回应称,确实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国家医保局将进一步扩大集中采购规模,通过开展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的评估,继续加强试点情况的监测和指导,让更多地区、更多药品参加到集中采购中,让更多患者享受到集中采购的政策福利。

对于其中的原因,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解释称:“患者对药品的需求就如同一座蓄满水的大坝,带量采购谈判使药价骤降,大坝被削去了4/5的高度,需求就会如同洪流一样释放!多少以前支付不起的癌症患者能够支付得起高端抗癌药了!”该人士进一步解释称,后续的配套却没有跟上,癌症患者用更好抗癌药的需求洪流被药企的生产供应能力、配套政策等以前不是“水坝”的“水坝”重新给拦了起来,导致许多患者在医院买不到低价抗癌药。

允许多家企业中标

新一轮带量采购的亮点在于,相比首批带量采购采取“独家中标”原则,第二批带量采购允许“多家企业”中标。

在第一批国家集中采购中,每个品种的中标企业只有一家。而根据新规,中选企业不超过两家(含)的品种,本轮采购周期原则上为一年;中选企业为3家的品种,本轮采购周期原则上为两年。在采购量的约定方面,根据中选企业的数量(1-3家),约定采购量为首年约定采购量计算基数的50%-70%。

国家带量采购扩面的同时,此次采购品种允许多家中标,这也将避免出现企业生产能力不足的问题。今年6月25日,河北省药品集中采购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对福辛普利钠片集中采购的公告》,河北表示,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中选企业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已承诺在该省以国家药品集中采购中选价供应福辛普利钠片,但该企业生产能力尚不能满足河北省采购量需求。

兴业证券曾在研报中指出,独家中标固然更有利于降价,但如果推广至全国,则在极端情况下,如中标企业出现质量问题、突发情况或有意断供,药品供应保障会受到极大冲击。且全国推开的独家中标容易让企业面临“0或1”的选择,在产能规划、原料药保障等方面的预测会很困难。兴业证券研报认为,如果未来在全国执行中能够让3家或更多的仿制药一同保障供应,则可以在价格与供应保障之间求得平衡。

“价格、质量的前提下,允许更多企业参与,有利于提振医药行业,给更多企业参与的信心,也保证了药品供应保障能力。”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高级行业研究员张修宝指出。

此外,首轮带量采购,由于采取独家中标原则,企业竞争激烈,中标品种平均降价五成左右,降幅也超出市场预期。如今的第二轮带量采购,允许多家企业参与中标,意味着企业后续降价空间或有所收窄。

民营医院加入

第二轮带量采购的品种仍与首轮一致,但采购主体已从公立医院扩展至民营医院。文件显示,各地区委派代表参加联合采购办公室,代表联盟地区公立医疗机构、部分军队及社会办医疗机构等实施部分药品及相关服务的集中带量采购,由上海市医药集中招标采购事务管理所承担日常工作并具体实施。

在史立臣看来,将社会办医疗机构纳入采购主体,意味着采购量的扩大,对企业来说,是更大的利好。

实际上,在第一轮带量采购当中,独家中标的20家药企虽然通过降价换来了大范围的销售市场,但也因降价幅度过大,销售收入受到了制约,无形中降低了企业的积极性。

在角逐带量采购中标资格过程中,华海药业作为最大的“赢家”,公司旗下共有6个产品中选。彼时,由于华海药业的销售市场主要在海外,带量采购被公司视为是一次开拓国内市场的好时机。但从公司8月30日披露的半年报来看,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53亿元,仅同比增长4.5%。对此,华海药业解释称,国内制剂4+7带量采购中标产品销售数量大幅增长,但价格相对较低,收入增幅较小。

正大天晴旗下乙肝药“润众”分散片曾以降价九成夺得“4+7”带量采购试点地区公立医院独家供应商资格。近期,正大天晴在港上市的母公司中国生物制药披露的半年报亦显示,今年上半年,“润众”分散片的销售额约16亿元左右。对比去年同期,该产品的销售额反而减少了约1.74亿元。

根据联采办此前在上海组织召开的药采政策通风会的会议精神,第二轮集采的中选原则是适度竞价,多家中选,不过度追求降幅。

“企业不参与中标的话,会面临生死存亡考验;中标了,起码还有钱赚,只不过现在赚的钱少了。国产仿制药通过低价,换到了市场份额。但对于国产仿制药来说,在保证质量合格的同时,要学会控制成本;如果无法控制成本的话,要尽早开始学会转型。”西南证券医药首席分析师陈铁林表示。

医疗战略咨询公司LatitudeHealth创始人赵衡也指出,带量采购是大势所趋。业内也预判,随着第二轮带量采购招标政策改善,药品降价幅度或有所收窄,不过从长期看,仿制药已进入微利时代。

关键词: 带量采购 买药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