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表走向何处?IoT将会是下一个关键

时间:2021-05-31 14:35:12       来源:锋见

OPPO WATCH2、魅族 WATCH、华为 WATCH3 和已经发布的 OnePlus Watch,最近一段时间各大手机厂商的智能手表产品扎堆上线,让人应接不暇。

但是,就算各大厂商都推出了各自的智能手表产品,依然无法解决一个让人尴尬的问题:如何让智能手表摆脱“大号手环”的称号。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智能手表上常用的功能,智能手环也同样可以提供,而两者的价格差距往往在两倍到三倍以上。

所以,虽然每一季度的智能穿戴设备销量都有所上升,但是大多数出货都来自智能手环而非智能手表,当然,还有 Apple Watch。另一方面,对于厂商来说,智能手表又是一个无法绕开的点,虽然现在销量一般,但是在未来的 IoT 布局中的地位却十分重要,没有厂商愿意放弃这个市场。

如此状况,不禁让人好奇,智能手表到底要到什么时候才能摆脱“大号手环”的厄运了,让厂商们收回之前的投入呢?

手表很好看,但是我为什么要买?

自从苹果推出了 Apple Watch 后,智能穿戴设备就再度回到了大家的视野之中,有人也许好奇小雷为什么用的是“再度”,因为在 Apple Watch 诞生之前,其实已经有不少厂商尝试过将一些手机的功能融入到手表之中。

比如三星的 SPH-W10,早在 2001 年就已经推出,并且支持拨打电话等功能,当时也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在此之后,LG 等公司都相继推出过自己的智能手表,但是最后都因为价格昂贵且使用体验不好而无疾而终,智能手表市场在诞生几年后就再次陷入沉寂。

随后一段时间里智能手表也是沉沉浮浮,偶尔冒出来赚取一波眼球,然后又消失在主流市场的视野中,直到 Apple Watch 的诞生,才让智能手表终于在主流市场中站稳了脚跟。

在接下来的数年里,得益于 Apple Watch 的推动,智能手表市场终于迎来了真正的发展期,不过在整个智能手表的出货量中,Apple Watch 一直以来都占据了 50% 以上的份额。比如在 2020 年的一份报告中就提到 Apple Watch 全年出货量接近 1 亿台,市场占比达到 55%,其余所有品牌的智能手表销量加在一起都无法与 Apple Watch 抗衡。

不过也正是因为 Apple Watch 越发惊人的销量,才让各大手机厂商愿意一直迭代智能手表产品,而且以前没有推出 Watch 产品线的厂商也纷纷入局,比如魅族、一加本次发布的 Watch 都是他们的第一款智能手表。

别的不说,随着智能手表的迭代,各厂商的产品在设计上已经是越发成熟,而且也开始与一些 IP 及品牌进行合作。比如 OPPO 的 EVA 限定版、一加的赛博朋克 2077 限定版和华为的保时捷设计限量版等,智能手表一方面功能在向 Apple Watch 靠拢,一方面设计在向传统机械手表靠拢。

得益于智能手表较高的售价和更大的表盘面积,厂商可以在设计上给消费者提供更多的方案(不信看看手环,是不是都长一个样?)。所以,至少在外观上智能手表是完全碾压智能手环的,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好看只是一个加分项,值不值得才是购买的核心原因。

那么智能手表值得购买吗?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真的是因人而异的,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智能手环的功能就已经满足使用需求,也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当然,不少读者会说:智能手表有很多功能是智能手环无法提供的。

确实,诸如 App 安装、通话等功能都是目前的低价智能手环无法提供的,但是目前的安卓智能手表在功能体验上依然不完善,在使用时有着不少的槽点。这些功能本身与手机高度重叠,而大多数人都有手机不离手的习惯,以至于智能手表往往还是在做着与智能手环一样的事情,运动、心率、睡眠记录。

所以,智能手表确实很好看,但是我为什么要买?

智能手表如何突围?

我为什么要买智能手表?

这个问题不仅仅是消费者在问,厂商也在问,他们需要创造一个需求来让消费者接受并且主动购买智能手表,这个需求就是 IoT。

IoT,也就是物联网,只要你有上网看新闻的习惯,就会发现 IoT 几乎在每个领域都被提及过,不管是汽车还是家电,亦或是购物、旅游,IoT 正在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中。

不对,用渗透来说其实并不准确,准确地说是 IoT 正在将原本独立、分散的各个产品领域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笼罩所有联网用户的网络,可以用转化来形容,将原本独立分开的各个硬件转化成 IoT 的一部分。

而智能手表在 IoT 发展起来后,将会成为我们与整个网络保持连接的重要设备之一,各大厂商在智能手表市场的布局也是在押注 IoT 的未来。手机厂商们设想的未来就是用户可以通过自家的智能手表,直接与附近的 IoT 设备连接,通过语音等操作进行遥控,方便且快速地获得各种服务。

华为的鸿蒙、小米的米家,其实都是对 IoT 区域的布局,而华为 Watch 和小米 Watch 就是他们在 IoT 领域的重要布局。这时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米家和鸿蒙是互相独立、分割的,当你戴着华为的智能手表,并不能直接遥控米家生态链上的 IoT 设备,除非那款设备同时还进行了华为 IoT 的认证。

这一点也是安卓与苹果不同的地方,举个例子:生产 IoT 设备的厂商在只需要适配 Siri 就完成对所有苹果设备的支持。而支持所有的安卓手机则需要分别适配米家、华为等多个厂商的智能助手,难度上升不说,适配时可能还要交一笔授权费(为了推广自家的 IoT 协议,大多数厂商目前都是免费授权),但是相对的硬件成本和设计成本却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与 Apple Watch 相比,现在的安卓智能手表都面临一个问题,谁来将大家整合起来?否则继续这样各自为战,是很难与 Apple Watch 抗衡的。目前来看,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是鸿蒙系统,作为国产第一个面向各个领域的系统,鸿蒙系统本身就是为了 IoT 而生,同时华为也有着足够的号召力和实力让大家加入他。

但是对于小米等厂商来说,又是否甘愿加入华为的鸿蒙生态呢?这个问题其实很难做出解答,至少让小米放弃米家是不可能的。所以,如何融合,如何打通不同系统的 IoT 网络,将会成为接下来各个手机厂商们所需要思考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不仅仅关乎智能手表的发展。

当厂商们成功将 IoT 网络融为一体,那么对于消费者来说,智能手表等智能穿戴设备就有了真正的意义,不再是智能手环的放大版。

结语

智能手表的市场在逐年扩大,对于手机厂商来说这个市场的未来肯定是一片光明的,随着智能手表的功能增加,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解决出门要随身携带手机的问题。但是对比起手机来说,智能手表的屏幕面积有着天生的劣势,未来的智能手表市场,类似于 Nubia Watch 的柔性屏智能手表可能会成为趋势之一。

但是,智能手表的功能增加又会导致续航的下降,部分消费者估计很难接受一个续航只有 12 小时不到的智能手表,如何在两者之间进行取舍也是厂商们面对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 智能手表 I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