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财经:自豪!“中国智造”闪耀北京冬奥

时间:2022-01-29 06:11:05       来源: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麻辣财经工作室

“你的背包,背到现在还没烂。”北京冬奥会开幕前夕,“2008年北京奥运会”媒体背包引发广泛关注。其过硬的质量、友好的设计获得海外记者交口称赞。小小的背包,成为中国制造的一个生动缩影。

不只是背包,实现能耗智能化管控的冰壶场地、让信息沟通无障碍的穿戴式智能翻译设备、全程服务运动员的智能机器人……透过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这扇窗口,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迈进的坚定身影清晰可见。此次冬奥赛场上、场馆里都有哪些亮眼的“中国智造”,麻辣哥带您一一盘点。

“赛事有支撑”:国产雪蜡车装上“智能大脑”,竞速有保障

北京冬奥会进入最后倒计时,顶尖的赛事需要顶配的装备,在这场国际冰雪竞技场上,首台完全自主生产的智能雪蜡车无疑成为中国智造的一张名片。

雪蜡车,顾名思义,是供打蜡师在赛前为雪板打蜡的装备。经打蜡后的雪板不仅能节省体力、更易操控,还可有效提升竞技成绩。“滑雪竞速竞争激烈,0.01秒的差距都可能错失奖牌,这就需要专业人员根据温度、湿度、雪场情况有针对性的给雪板打蜡。”泰山体育集团技术中心主任徐培明说。

精准打蜡何以实现?走近这台延展面积可达92.5平方米的“大块头”,谜底揭开:车体中央,一块32寸大小的高清工业触摸屏是雪蜡车的智能控制中枢,依托遍布车身的众多传感器,可实时监测车体内外的温、湿度、空气质量数据,为打蜡师选择蜡型提供重要参考。在徐培明看来,“它不仅是支撑国家队滑雪项目训练竞赛的关键装备,也标注我国冰雪运动智能制造的新高度。”

将目光从装备移至赛场,智能化在赛场内外大显身手。为传统建筑工地装上“智慧大脑”,不仅保证了施工顺利实施,还让工程更绿色。

通过分布众多温湿度探测器进行智能监测,“水立方”完成向“冰立方”的华丽转身,成为冬奥会历史上最大体量的冰壶场馆;已然落成的崇礼赛区颁奖广场,中信建设在施工过程中,在重点区域设置固定式扬尘在线监测设备,可实时检测噪声、PM2.5、气压等指标,严防扬尘超标。基于阿里云打造的北京冬奥云数据中心,能实现赛事成绩、组织管理、比赛转播等核心系统全面上云,让赛事组织更绿色、更集约、更智能。

赛事待发,5G就位。“两地三赛区的所有场馆目前均已实现5G网络全覆盖,为赛事云转播、智慧冬奥提供了网络保障。”工信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在5G技术的助力下,云转播、360度视角观赛、智慧机器人等应用产品将更为流畅,进一步丰富观赛体验,并提高赛事服务和场馆的运营水平。

“全程在身边”:服务机器人让中国味道有了“智慧范”

“正在出餐中,请稍后。”只听提示声响,信号灯闪烁,一只机械臂自动装盘、稳当地送出一碗香喷喷的宫保鸡丁。紧接着,这盘菜乘坐云轨小车,通过交错纵横的空中轨道,由缆绳下放到食客面前,整个过程行云流水。

这样的奇妙场景正在北京冬奥会主媒体中心的“智慧餐厅”上演。在这里,做汉堡、炸薯条、炒热菜、烹咖啡,200多种菜品全都由“机器人大厨”上阵。以汉堡为例,加热面包、煎肉饼、配生菜和酱汁、包装传送……扫码点单后只需20秒,一个美味的汉堡便能新鲜出炉。

酷炫的产品背后,是我国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强支撑。实现中餐烹饪的标准化,需要预先将火候控制、翻炒手法、下料顺序等全部设定为智能程序,而让开盖、加油、填料等操作环节精准无误,更要实现不同机械模块之间的有序衔接。自主研发制造的智能机器人能够24小时运作,保证点餐、制餐、出餐全流程自动化,不仅实现了非接触式服务,更让中国味道有了“智慧范”。

越是精细化,越需智能化。在北京冬奥延庆赛区定点医疗保障中心,刚进大堂,一台顶着“方脑袋”的智能导览机器人闪烁着“大眼睛”迎面走来,“哪里是分诊区”“如何去急诊科”,只听它操着一口流利的英文,向前来咨询的用户介绍服务。

“这台机器人由我们自主研发制造。”猎户星空董事长傅盛告诉记者,不仅如此,在原有成熟产品基础上,还专门针对具体场景,在软件层面不断优化迭代,以此来更好服务冬奥会。

服务于不同场景的各类智能机器人成为北京冬奥会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多技术融合使得服务机器人进一步向各应用场景渗透,其对应用领域的适应性逐步扩展、产品类型愈加丰富、自主性不断提升。《2021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快速增长,2021年市场规模超过300亿元,高于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增速。

“随手可携带”:智能翻译设备让冬奥声音更快传遍全球

“你好,欢迎来到北京冬奥会。”话音刚落,便被转换为英语、法语、日语等多种语言依次播报。

走进北京冬奥小屋,一面多语种虚拟人交互大屏上,一名叫“爱加”的虚拟主播已正式上岗,作为多语种AI虚拟冬奥志愿者,在智能语音识别技术的支持下,可支持中英法日等六国语言和大家交流互动,让冬奥声音更快传遍全球。

大屏里的虚拟主播吸睛无数,可随手携带的智能翻译机同样亮眼。当记者现场采访外国运动员,只需展开双屏,选择对应的语音按键说话,便能通过屏幕展示和声音播报进行实时交流,顺畅又便捷。

方寸之间的外观下,是智能语音技术的新突破。“实现冬奥场景下人与人的无障碍沟通并非易事,要保证语种足够全、翻译足够准、反应足够快。”科大讯飞高级副总裁杜兰介绍,冬奥涉及60多种语音识别、合成、翻译等技术研发,一些小语种语言体系复杂、数据资源稀缺,为此,科大讯飞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进行了针对性技术攻关,推出的双屏翻译机,重点语种翻译准确率不低于95%,平均每句翻译响应时间不超过0.5秒。

一场精彩的奥运盛会,不单是运动员能力的竞技场,也是国家科技实力和制造能力的试炼场。放眼赛场内外,一项项中国智造在奥运检验中大放异彩,彰显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坚定信心与坚实底气。

(联合制作:人民日报经济社会微信公号)

关键词: 智能 冬奥 机器人 冬奥会 打蜡 赛事 服务 蜡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