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发展路在何方?6月9日,由广州市文广旅局主办,荔湾区文广旅体局、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承办,粤剧艺术博物馆协办,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学术支持的“粤剧保护的广州经验”学术论坛在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举行。专家学者聚焦粤剧创作、人才培养及市场培育等建言献策。
粤剧保护的广州经验在于不断创新, “我们看到广东粤剧院《白蛇传》这样的作品,进入新的创作中,特别是像《决战天策府》,把时尚的元素,流行的文化跟传统的粤剧结合起来。”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长王馗表示,实际上这更契合追逐层次的品位。中山大学老教授黄天骥认为,非遗保护需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粤剧在舞台表演、剧本、音乐等方面也要求新求变。特别是在剧本上,要根据现代人的审美观念,从注重叙事转变为注重抒情。广东开放大学助理教授杨迪建议,新粤剧应该创造新排场,并加强和兄弟剧种的借鉴和交流。广东省艺术研究所一级编剧张晋琼建议,设立广东省粤剧艺术专项资金,定期召开保护和振兴粤剧座谈会暨粤剧学术论坛,让大家在总结经验的同时看到问题,找到对策。
在人才培养方面,王馗认为,要注重青年领军人才的培养,这个领军人才实际上是全才。张晋琼透露今年11月会举办第一届广东省戏曲行当大赛,目的在于推出新人,解决人才的问题。有计划的联合全国相关的艺术院系举办粤剧演员进修班及粤剧编剧作曲研修班,确保粤剧艺术后继有人,传延不断。
除了创作、人才培养以外,专家学者认为需要重视市场培育及年轻戏迷培养,近年来广东粤剧也在大力推进戏剧进校园,除此以外,香港粤剧研究促进社博士李少恩认为,粤剧界应主动与旅游业联络,发展文化观光,将看传统戏成为一个景点,让游客体验传统文化。
南都讯 记者李春花
关键词: